2014年,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決策部署,從云南實際出發,謀劃和實施了一批農業農村重要改革,突出實施了農業莊園、興水強滇、美麗鄉村、森林云南、扶貧開發、民生改善等重大發展舉措,扎實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民生顯著改善,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保持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是富民強滇的基礎和支撐,目前仍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仍然在農村。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意義重大。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九屆九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具體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突破口、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著力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總抓手,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著力改善民生,全面推進農業農村法治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主要目標是: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860萬噸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5.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
一、牢牢守住底線,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
(一)鞏固提升高原糧倉。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嚴格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實國家增加地方儲備糧計劃。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健全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和考評體系,嚴格落實耕地數量和質量占補平衡,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播種面積底線,力爭谷物基本自給,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繼續實施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500萬畝以上。突出水稻、玉米、馬鈴薯、麥類等主要糧食作物,實施十大科技增糧措施,完成1000片糧食高產創建。積極發展優質小雜糧,提高種糧效益。
(二)做精做優特色產業。實行農牧結合,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推進高原生態牧場創建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生豬、肉牛、肉羊、肉禽、蛋禽和奶源生產基地,加快山地牧業發展。繼續實施蔗糖產業振興3年行動計劃。開展茶葉、蔬菜、花卉、水果、蠶桑、橡膠、咖啡、三七等基地標準化創建。深入推進冬季農業開發。發展水產健康養殖和標準化網箱養殖,推進100萬畝庫區生態漁業建設。
(三)加快做強高效林業。加大扶持力度,推進高效林業轉型升級。建設木本油料基地200萬畝,加強新產品研發和精深加工,推動木本油料產業提質增效。編制實施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建設一批林下經濟示范縣和示范基地。規劃建設一批林產品加工產業園區,打造一批投資上億元、產值上億元的“雙億元”林產業項目,推動林產業集約化、集群式發展。培育認定一批林業龍頭企業和林農專業合作示范社。加強生態建設,完成營造林600萬畝、低效林改造40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和陡坡地生態治理110萬畝。
(四)培育壯大水體經濟。立足全域水體資源,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開源與節流并重、發展與民生并重、抗旱與防汛并重、減排與治理并重、政府與社會并重,加快發展水電經濟、水運經濟、水生經濟、水游經濟、水岸經濟,強化水資源綜合利用,推動我省由水資源大省向水產業大省、水經濟強省轉變。制定實施加快發展水體經濟的指導性意見和綜合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加快發展步伐。
二、突出創新驅動,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
(五)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積極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以糧食和農業為主,避免“非糧化”,堅決禁止耕地“非農化”。鼓勵發展規模適度的農戶家庭農場,支持創建示范性家庭農場。繼續擇優扶持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發展。新增培育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0個。建成100個省級農業精品莊園。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萬人。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試點。
(六)全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品牌。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持續打造“高原制造”農產品“云系”整體形象。推進昆曲綠色經濟示范帶建設。加強宣威市、嵩明縣、硯山縣、石林縣和紅河州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支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支持以精深加工為主的農產品系列開發,積極培育知名品牌。推進“放心糧油”工程、“放心肉”工程。推進農產品質檢“百縣百車”項目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體系,提升動物衛生監管信息化水平。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創新農業對外合作模式,推動蔗糖、水稻、淡水漁業生產和先進農業技術走出去,開展境外合作開發,建設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機制。支持高原特色食品出口生產企業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市場準入注冊及認證。嚴厲打擊農產品走私行為。
(七)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深入開展中低產田地改造,推進興地睦邊農田整治重大工程,全面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建設任務。新開工40件重點水源工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實施一批重點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建立科技型農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轉化、推廣體系。培育以農業科技園區為主體的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聚集輻射區。開展農業科技示范園、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型企業、優質種業基地、科技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輔導員認定工作。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在農技推廣中的作用。加強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提高為農服務水平。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力度,組織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強問責監管,依法依規嚴肅整治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八)不斷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支持重要農產品集散地市場、優勢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繼續開展農貿(菜)市場建設。推進農產品預冷、加工、儲存、運輸、配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推動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建立農產品流通政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鼓勵農業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擴大農產品直銷規模。繼續實施“鄉村流通工程”,推進農村商品配送中心和綜合服務社建設,實現農村物流配送連鎖化、規模化。
三、狠抓改革攻堅,在深化農村改革上取得新進展
(九)深入實施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方案。積極推進農村改革總體方案和農業、林業、水利、供銷合作社4個專題改革方案的落實。強化縣級政府主體責任,落實地方配套經費,確保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積極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啟動50個縣(市、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開展林木權證核發工作。推進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啟動農村水利“三試點一規劃”改革試點。全面啟動12個州(市)和72個縣(市、區)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把供銷社打造成為全省“三農”提供綜合服務的骨干力量。擴大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出臺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工作實施細則及省級各有關部門實施方案。穩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開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加快設立省級和州(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加快建立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
(十)建立健全多元化“三農”投入機制。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 持續增加財政農業農村支出,確保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三農”投入只增不減。有效整合涉農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實施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提高補貼的導向性和效能。堅持農村信用社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定位。積極培育村鎮銀行和服務“三農”的專業化小額貸款公司。推進“三農”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點和“三農”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支持涉農中小微企業到“新三板”和“四板”市場掛牌。鼓勵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債券。鼓勵股權投資基金服務“三農”。逐步把馬鈴薯、小麥、育肥豬納入財政補貼農業保險品種范圍。積極采取貼息、補助、參股、擔保等多種措施,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
(十一)積極推進農墾改革發展。著力深化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股權多元化改革,創新行業指導管理體制、企業市場化經營體制、農場經營管理體制。明晰農墾國有資產權屬關系,建立符合農墾特點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推進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完善墾區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墾區生產生活條件。發揮農墾獨特優勢,積極培育規模化農業經營主體,把農墾建成云南高原特色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的示范帶動力量。支持農墾實施國家天然橡膠能力建設規劃,建設立足國內、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天然橡膠主產區。加強邊境農場發展能力建設。支持農墾探索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出臺深化農墾改革專項方案。
四、加強民生保障,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
(十二)努力拓寬外部增收渠道。順應四化同步和城鄉融合、互聯互通新形勢,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結構,充分發揮政策惠農增收效應,讓農民在農村重大改革、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村民生改善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繼續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幫助農民降成本、控風險。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帶動農民就業致富。激活農村要素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特別行動計劃,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和創業。推行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增強農民增收能力。
(十三)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計劃。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化城鎮和農村建設用地布局。探索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四規合一”、橫向對接。縣城、鄉鎮(集鎮)、行政村、自然村四級城鄉體系規劃縱向貫通,專項規劃同步跟進。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全面實施農村環境清潔、基礎設施提升、舊村危房改造、垃圾污水治理“四大行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各方面和全過程,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護鄉情美景,弘揚傳統文化。推進生態文明縣(市、區)、生態文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制定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性意見及技術導則,有序推進村莊整治,切實防止違背農民意愿大規模撤并村莊、大拆大建。
(十四)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以改善人居環境和提高農民素質為重點,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并進,著力建設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形成一批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示范點。統籌涉農資金使用,匯集各方力量,高起點、高標準推進500個美麗鄉村、1000個省級重點建設村等新農村試點示范建設。
(十五)大力發展農村公共服務。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引導公共資源配置向農村傾斜,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50萬件以“愛心水窖”為重點的山區“五小水利”建設。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2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村新能源建設。繼續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建設。完成“溜索改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城鄉客貨運輸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城鄉運輸服務能力。統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40萬戶。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穩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繼續推進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范管理。建立臨時救助制度,改進和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工作。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特困人員全部納入農村五保供養范圍,實現應保盡保。制定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
(十六)全力推進扶貧攻堅工作。以滇西邊境片區、烏蒙山云南片區、迪慶藏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全力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農村貧困人口脫貧100萬人以上。強化統籌協調和精準扶貧,實施70個扶貧整鄉推進、496個行政村整村推進、600個自然村整村推進。推進革命老區開發、怒江州扶貧攻堅、寧蒗扶貧攻堅大會戰、瀾滄拉祜族綜合扶貧開發和紅河州南部山區綜合扶貧開發。鞏固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成效。深入開展整鄉推進和基層黨建“雙推進”。加大金融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完善滬滇對口幫扶機制,落實干部駐村幫扶制度。
五、加強法治建設,在依法推進“三農”工作上實現新進步
(十七)全面加強農業農村地方法規制度建設。加強農村改革發展決策與立法銜接,依法興農、依法護農、依法治農。全面加強農村產權保護、農業市場規范運行、“三農”支持保護、依法保障農村改革發展、提高農村基層法治水平等地方法規制度建設。各級涉農部門要及時總結法律實施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和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加強對涉農重點領域立法項目起草階段的調研、論證,適時提出立法建議。積極推進制定修訂《云南林木種子條例》《云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等涉農法規規章及有關政策。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十八)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法治水平。深入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涉農部門和農村基層干部法治觀念,引導農民強化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引導和支持農民群眾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理性表達合理訴求。依靠農民和基層的智慧,通過“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等議事決策機制,引導發揮村民民主協商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激發農村社會組織活力,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農村專業協會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等社會組織。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推廣“6995”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推進農村平安創建活動,加強農村警務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十九)全面提升“三農”工作者運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廣大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進一步規范村“兩委”職責和村務決策管理程序,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制度設計,健全村民對村務實行有效監督的機制。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行使權力的監督制約,嚴格執行《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嚴肅查處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
各級黨委、政府要從實現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切實防止出現放松農業的傾向,增強改革創新意識和法治思維,健全和落實責任制度,努力保持農業農村持續向好的局面。堅持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把隨機調研作為推動工作的有力抓手。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加快服務型黨組織綜合平臺建設。結合新一輪村“兩委”換屆,選好管好用好帶頭人。選齊配強用好新農村建設總隊長、隊長、指導員、常務書記。繼續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規范選調生選拔工作,在邊境地區推行邊防民警兼任村官做法。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研究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和面臨的風險挑戰,科學謀劃、統籌設計“十三五”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持之以恒地強農業、富農村、惠農民,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減弱、改革不停步,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切實抓好各項工作。各項分解任務納入省委、省政府督查內容,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三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轉載于云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網站)
COPYRIGHT © 2017 ynxmxj 云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西盟有限公司 滇ICP備19011283號-1